close

〈親子36計〉遺棄焦慮 親子感受不同
文/呂政達

父母或照顧者出去一下下,孩子卻墜樓身亡的事件,一直在發生。最近這樁更讓人扼腕鼻酸,祖父趁五歲男孩睡著外出辦事,男孩醒過來找不到爺爺,打電話求援。然而,當警察循線找來時,男孩已墜樓氣絕。

「一下下而已」意外裡大人後悔莫及的話如出一轍。大人總以為小孩睡著就沒關係,卻忘記自己小時候的體驗。二、三歲到五歲期間,正是精神分析所說「被遺棄焦慮」的階段。

如果男孩沒有墜樓,最後祖父及時趕回來了,是不是表示一切事情都會過去?剛好,就不是這樣。這個男孩可能一輩子都會留下無法抹除的心頭陰影,甚至會影響到他將來扮演的父親角色,和他有沒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寫過《冷血》的美國作家楚門.柯波帝終生就為此所苦;柯波帝的媽媽年輕又愛玩,帶著他四處流浪。柯波帝常常說,他這輩子最驚嚇的噩夢就是兩歲時,媽媽將他一個人留在新奧爾良的旅館內,他醒過來時,房間一片黑暗,沒有任何聲息,似乎黑暗裡躲著怪物要將他吃掉。

這種感覺,成為柯波帝作品的主要色調,他從此不再輕易相信別人。

淡忘自己或許曾有過「被遺棄焦慮」的父母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幼兒完全不一樣。大人注重的是「結局」,總是想反正孩子醒來哭了,也不會哭太久。孩子的感受卻是漫長的過程,「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怎麼辦?」爸媽們,請相信,即使你已不記得了,那種恐慌驚懾有可能持續一輩子,讓每個孩子都變成小小的柯波帝。


【獻計】

如果只剩你一個人照顧小孩,即使孩子睡著,也千萬不要離去。一定要設想成:你一走,孩子就會醒過來。如果你真的要離開,記得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孩子對大人的在意,超過大人自己的察知。

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二、三歲以後的孩子即使睡著,對周遭的訊息和情況仍保持著起碼的知覺,睡眠中的大腦並不會完全停止運作。

因此,大人離開開門的聲音,或是輕微到鑰匙轉動的聲響,都會像蝴蝶效應般傳到小孩睡著的腦部,產生種種迴盪。這種過程,腦神經科學還沒有完全解開,目前我們僅知道,很有可能大人離開的動作,就成為孩子醒來的原因。


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php?do=D&id=31021014

 

麻麻看ㄌ這篇文章

滿認同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ㄌ孩子的感受

還好我跟拔拔對於dd很照顧

雖然有些人都說我們太保護ddㄌ

不過他這麼小又不懂很多事

這個時候他最喜歡黏拔拔跟麻麻

我很喜歡dd跟拔拔跟麻麻一家3口躺在床上睡

dd睡床上感覺安心很多

放在嬰兒床睡到一半總會起來哭哭

我也知道不能太寵小孩

所以我跟拔拔一直在衡量該給dd什麼樣的教育

現在的小孩心思很細膩

想法也很多

也比以前的小孩聰明

所以現在的心態不能以以前的心態帶法下去帶小孩

不過現在的父母大多是雙薪家庭

一回到家其實真的滿累的

看到興致勃勃的dd的笑容

不陪他玩又很對不起他

沒盡到父母的責任

所以麻麻跟拔拔現在都會除ㄌ工作外

會撥出時間來陪dd

希望在dd的成長路上

培養出dd健康的心態

知道拔拔跟麻麻是最愛他的

我是覺得當父母還是要有當父母的責任

未來的路還很長

希望dd能當個幸福快樂的小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姵潔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